瑞鹤仙 题沈进思萝岗探梅图卷
轻寒侵晓试。
叩玉碞深处,先窥春意。
堆云髻螺腻(原注:萝峰或称螺峰)。
似因风随月,缟衣酣醉。
携春袖底,数芳游、当年第几。
料山灵、不预閒愁,冷眼酒边人世。
空记。
繁英攀摘,小队经行,赋情多丽。
悲欢画里,花万点、总成泪。
怕冰魂天外,欲归无地。
谁酹清杯问水。
恁苍茫、独自披图,旧狂倦理。
叩玉碞深处,先窥春意。
堆云髻螺腻(原注:萝峰或称螺峰)。
似因风随月,缟衣酣醉。
携春袖底,数芳游、当年第几。
料山灵、不预閒愁,冷眼酒边人世。
空记。
繁英攀摘,小队经行,赋情多丽。
悲欢画里,花万点、总成泪。
怕冰魂天外,欲归无地。
谁酹清杯问水。
恁苍茫、独自披图,旧狂倦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探梅的画卷,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
开篇写清晨微寒,诗人来到幽深的石碞(山间石路)寻梅,仿佛抢先一步触摸到了春天的气息。"堆云髻螺腻"用女子发髻比喻山峰的秀美,梅花则像白衣仙子在风中月下醉舞,充满灵动之美。"携春袖底"暗示梅花将春意藏在袖中,诗人回忆这是第几次来赏梅,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中段笔锋一转,写山神不懂人间闲愁,冷眼旁观饮酒作乐的人们。这里暗含对世俗的疏离感。随后回忆曾经与友人结伴摘梅、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但如今"花万点、总成泪",将繁花比作泪珠,欢乐的回忆反而引发伤感。
结尾最是动人:诗人担心梅花的精魂漂泊无依,无人用酒祭奠它的高洁。面对画卷,他感到苍茫孤独,连往日的豪情都懒得梳理了。这里的"冰魂"既指梅花,也暗喻诗人自己高洁却无处安放的灵魂。
全词以探梅为线,串联起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往昔的追忆、对现实的疏离,最终归于孤独苍凉。诗人借梅花表达了自己高洁不群却孤独无依的心境,画面唯美而情感深沉,展现了传统文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典型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