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燕泥衔杏雨

燕泥衔杏雨,炉薰隐篆,朱户昼。半窗松影碎,小语分茶,日暖唤青禽。那不见、招手楼阴。空自踏、落花归去,消歇酒杯心。沈吟。红墙几尺,远过蓬山,更难通鱼锦。换尽了,陌头柳色,愁满罗襟。梦中常订重逢约,甚隔帘,翻怕相寻。门又掩,碧桃一树春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充满思念与遗憾的细腻场景,像一部文艺电影的慢镜头。

上片从春日实景切入:屋檐下的燕子衔着沾雨的杏花泥筑巢,香炉青烟袅袅,朱红大门在白昼也紧闭着。阳光透过松枝在窗上投下碎影,主人公与友人轻声细语分茶而饮,温暖的日光中传来鸟鸣。这些看似闲适的画面里,"昼"字暗示主人公闭门不出的孤寂,"半窗"、"小语"等细节透露着欲言又止的心事。

转到回忆场景:那个总在楼阴下招手的人已不在。主人公独自踏着落花归去,连饮酒的兴致都消散了。这里"空自踏"的步履、"消歇"的酒意,把失落感写得具体可感。

下片直抒胸臆:红墙虽只有几尺高,却比蓬莱仙山更遥远,连书信都难通。看着路边柳色由青转黄,愁绪浸透衣衫。这里用"红墙"与"蓬山"的对比,将现实阻碍夸张成天堑,柳色变换暗示时光流逝却等不来相聚。

结尾最耐人寻味:明明梦里常约定重逢,真到帘外似有人来时却又不敢确认。当大门掩上,只见一树盛放的碧桃——这个戛然而止的画面,把"近乡情怯"的心理和"人面桃花"的怅惘融合得恰到好处。春色越浓,遗憾越深,那扇最终关闭的门,成了全词最动人的留白。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