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漫烟波千顷,云峰倒影,空翠成堆。可是溪山无主,佳处且徘徊。暮雨卷晴野,落照天开。
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
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洒脱。
上片以"浮家泛宅"开篇,用渔船漂泊的形象引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感叹自从唐代隐士玄真子(张志和)之后,再难见到这样真正懂山水的人。眼前千顷烟波、倒映云峰的美景无人欣赏,仿佛在等待知音。暮雨初晴、落日余晖的景色变化,暗示人生际遇的起伏,但终会云开见日。
下片转入作者自身的生活态度。他坦然接受年华老去,选择像高僧远公一样与自然为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宗雷、元亮代指知己)饮酒谈天。最动人的是"芒鞋筇杖"(草鞋竹杖)的细节,展现返璞归真的生活趣味。最后"我歌君和,莫棹船回"的邀约,充满随性自在的感染力,仿佛能看见两位老友在江村小路上踏歌而行、不忍分别的画面。
全词精髓在于传递了一种通透的人生智慧:当看尽繁华后,最简单的山水、最质朴的交往反而最珍贵。作者用明朗的语言告诉我们:不必执着于功名利禄,带着一壶酒、一根竹杖,与知己共享清风明月,就是最好的生活。这种淡泊明志、乐在其中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动人的精神追求。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