淯水湍波

淯自双鸡过宛城,湍来熊耳共澄清。
同流不许分泾渭,一色应须到海溟。
春入垂杨排岸绿,雨馀白鸟浴波轻。
等閒瞻眺无边兴,为拟浮槎访玉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淯水(今河南白河)春日的美景,充满流动的生机与和谐的自然意趣。

前两句用"双鸡""熊耳"(山名)点出淯水的发源与流向,说它从宛城流过时与支流汇合,水质清澈见底。"共澄清"三字既写水清,也暗喻不同支流和谐相融。

三四句用"泾渭分明"的典故反其意而行:淯水拒绝像泾渭二河那样清浊分明,而是坚持保持统一的清澈本色直到大海。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纯粹、包容精神的赞美。

五六句转入具体景物描写:春风吹绿了岸边的垂柳,雨后白鹭在微波中轻盈戏水。"排岸绿"的"排"字用得巧妙,仿佛杨柳主动列队迎接春天;"浴波轻"则让白鹭显得灵动可爱。

最后两句写诗人被这美景触动,产生了乘木筏寻访仙境(玉京)的浪漫想象。"等閒"二字透露出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偶然感动,却引发了超越现实的遐思。

全诗亮点在于:将河流人格化,用水的"坚持本色"隐喻人的品格;动静结合的画面感(流动的河水、摇曳的杨柳、嬉戏的白鹭);最后从现实美景自然过渡到神话想象,拓展了诗意空间。语言清新明快,读来如见春水潺潺,充满生命活力。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