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叹

莲浴双鸳鸯,梧栖双凤凰。
双舞蝶度墙,双飞燕归梁。
倚栏人颦翠,忍泪心暗伤。
闭户罗帏悄,孤灯耿空房。
欲睡睡未得,独坐理丝簧。
弹吹不成调,征夫天一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征妇叹》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独守空房的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双"字打头,连续铺排了四组成双成对的意象:池塘里并游的鸳鸯、梧桐树上栖息的凤凰、比翼双飞的蝴蝶、结伴归巢的燕子。这些自然界中成双成对的美好景象,反衬出后文主人公的形单影只。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镜头转向孤独的女主人公:她倚着栏杆皱眉(颦翠),强忍泪水暗自伤心;关上房门放下罗帐,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卧室;想睡却睡不着,只能独自摆弄琴弦(丝簧)。这些细节像电影特写,把女子坐立不安的思念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点:想弹琴排遣愁绪却根本弹不成调,因为满脑子都是远在边疆(征夫指戍边的丈夫)的丈夫。这个结尾既点明"征妇"主题,又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连最熟悉的乐器都弹不好了,可见思念之深。

全诗最妙的是对比手法:前半段热闹的双双对对,反衬后半段冷清的形单影只;想用音乐转移注意力却适得其反,更凸显思念之痛。语言上"双"字重复四次,与后文的"独""孤"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女子内心的孤独。这种通过日常细节表达深沉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