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琵琶教念奴 长安元夜
帝里繁华,勾栏酒市,银烛清光如昼。
雕鞍并挂流苏,香车出红袖。
砑光帽、鹅翎斜亸,五明障、鸾头铺绣。
夜静天街,御桥月映,笑语同携手。
洞箫何处,霓裳第一先奏。
休辜负。
看星毬、兰膏明灭,宫漏永、一派笙歌时候。
闹队子、永丰坊里。
多少是梨园行首。
拾翠归来,钗横鬓乱,暖玉鲛绡透。
重挑红灺,太半共醉春酒。
雕鞍并挂流苏,香车出红袖。
砑光帽、鹅翎斜亸,五明障、鸾头铺绣。
夜静天街,御桥月映,笑语同携手。
洞箫何处,霓裳第一先奏。
休辜负。
看星毬、兰膏明灭,宫漏永、一派笙歌时候。
闹队子、永丰坊里。
多少是梨园行首。
拾翠归来,钗横鬓乱,暖玉鲛绡透。
重挑红灺,太半共醉春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唐朝长安城元宵夜的繁华盛景,充满市井烟火气和宫廷贵气交融的独特魅力。
上片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开画卷:皇城根下的酒肆勾栏灯火通明,装饰华丽的马车载着盛装女子穿梭街头。贵族们戴着时髦的鹅翎帽,车帘上绣着珍禽异兽。夜深时御桥映月,游人携手笑谈,远处突然传来《霓裳羽衣曲》的箫声——这个细节巧妙点出这是玄宗时代(因霓裳曲是玄宗时名曲)。
下片转入动态描写:像现代灯光秀般的灯笼明明灭灭,皇宫传来的更漏声与民间笙歌混成一片。永丰坊(当时娱乐区)的戏班正在巡游,艺人们归来时钗环散乱、薄汗透衣。最后定格在温馨画面:人们重新挑亮灯烛,多数人已带着醉意享受春夜——"共醉春酒"既写实又暗含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全词最妙处在于三点:一是用"银烛如昼""星毬明灭"等光感描写营造梦幻氛围;二是通过"红袖""鲛绡"等服饰细节展现盛唐审美;三是将宫廷雅乐(霓裳)与市井狂欢并置,构成一幅完整的社会风俗画。就像现代人拍vlog记录节日,词人用文字留下了长安不夜城的鲜活记忆。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