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骆用锡的读书人终于考中进士后的喜悦场景,用生活化的画面展现了寒窗苦读终得回报的动人时刻。
前两句"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最打动人——整整二十四年的寒窗苦读(一纪是十二年),等到真正考中时,这个大叔竟然激动得哭了。这里用"沾裳"(泪水打湿衣裳)这个细节,比直接说"喜极而泣"更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像连环画一样展开喜庆场景:春天的放榜拖到春末才公布,整个乡里都因他中榜而光荣。大家把名字题在雁塔上庆祝,凑钱摆酒宴就像忙着准备赏花会。这些描写特别接地气,把古代"一人中举,全村光荣"的氛围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两句的巧妙在于用景物说心情:正好在他衣锦还乡时,路边槐树的花蕊半黄。这个"高槐蕊半黄"既是真实春景,又暗喻他中年得志——就像槐树在春夏之交绽放,虽然来得晚,但终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花期。
全诗没有用大道理说教,而是通过流泪、题名、摆酒、槐花这些日常细节,让我们感受到:那些熬过漫长岁月终于实现梦想的人,连泪水都是甜的。这种质朴的喜悦,穿越千年依然能打动今天为梦想拼搏的我们。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