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初新 水仙祠下柳
南朝一片伤心雨。总被垂杨留住。水村山郭,红桥倚遍,极目乱飘金缕。
能有春情几许。怕重来,扑天飞絮。当日别离无据。
知他可忆长亭语。狂踪约略,酒醒残月,多在乱莺啼处。
添得倚风凝伫,念天涯、有人羁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柳树下的离愁别绪,用非常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思念和孤独。
上片(前半部分)从雨中垂柳起笔: - "南朝一片伤心雨"用历史典故暗示愁绪绵长,雨水仿佛也带着伤感。 - "垂杨留住"用拟人手法,说柳树像在挽留雨水,其实是写人舍不得离别。 - 接着展开春日景象:水村、山郭、红桥、飘舞的柳条(金缕),看似明媚,却暗含"能有春情几许"的叹息——再美的春光也驱不散愁绪。 - 最后用"扑天飞絮"预示重逢时的纷乱心绪,就像漫天柳絮一样理不清。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回忆与思念: - "当日别离无据"写当初分别得仓促,连约定都来不及说清楚。 - "酒醒残月"这个经典意象,配合"乱莺啼",刻画出借酒消愁后更觉孤寂的状态。 - 结尾最动人:在风中久久伫立的人,想着远方同样漂泊的旅人,把个人思念升华为天下游子共通的羁旅愁思。
全词妙在: 1. 用柳树贯穿全篇,从雨打柳条到飞絮漫天,既是写景也是写情 2. "乱飘金缕""扑天飞絮"这类动态描写,让抽象情绪变得可视可感 3. 最后两句就像电影镜头,从近处凝望的人拉远到天涯羁旅,意境顿时开阔
本质上是在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反而更容易感到孤独,那些飘舞的柳絮就像剪不断的思念,越是繁华热闹,越衬托出内心的寂寥。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