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助甫中丞自夏州遣信问存侑以三月俸曰为米汁费报谢一章

上元之来夕,有鸿自征羌。
中丞三月俸,使者万里粮。
上言识区区,下言结不忘。
书穷递角见,朱提烂生光。
冰雪满衡荆,蔼然自春阳。
日来不饮酒,酒家无鹔鹴。
亦复不啖肉,屠门毋责偿。
蹲鸱足饱饥,悬鹑有余裳。
念欲返君嘉,友道非所当。
西寺充檀越,东邻佐贫丧。
南陌饭苾刍,北渚成徒杠。
以此无住施,为君彼岸梁。
窃聆叔则言,载佩原思章。
吾儒亦云云,毋使廉惠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和君子之交的淡泊之道。

开头说在上元节前后,有位朋友(张助甫中丞)从遥远的夏州派人送来书信和三个月的俸禄,说是给作者买酒的钱。书信中既有朋友间的知心话,也表达了难忘的情谊。装信的邮包一打开,里面的银钱闪闪发亮。

接着描写当时天寒地冻的环境,但朋友的关怀却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作者说自己近来不喝酒(酒家连名贵的鹔鹴裘都收不到),也不吃肉(肉铺老板都收不到钱),靠吃芋头充饥,穿着破旧衣服也够用。虽然想退回朋友的馈赠,但觉得这样做不符合交友之道。

于是作者用这些钱做了很多善事:资助西边的寺庙,帮助东边邻居办丧事,给南边路上的僧人施舍饭食,在北边河上修桥。通过这样"不为自己留"的布施方式,把朋友的善意传递出去,就像为他人架起通往彼岸的桥梁。

最后引用古人的话表明:儒家也提倡这样的做法,既要有廉洁的品格,也要懂得接受他人的善意,不让这份情谊受到伤害。全诗展现了古代文人重情义、轻财物的高尚品格,以及"取之于友,用之于众"的处世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