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谢安诗

缅哉冥古,邈矣上皇。
夷明太素,结纽灵纲。
不有其一,二理曷彰。
幽源散流,玄风吐芳。
芳扇则歇,流引则远。
朴以凋残,实由英剪。
捷径交轸,荒涂莫践。
超哉冲悟,乘云独反。
青松负雪,白玉经飙。
鲜藻弥映,素质逾昭。
凝神内湛,未醨一浇。
遂从雅好,高跱九霄。
洋洋浚泌,蔼蔼丘园。
庭无乱辙,室有清弦。
足不越疆,谈不离玄。
心凭浮云,气齐皓然。
仰咏道诲,俯膺俗教。
天生而静,物诱则躁。
全由抱朴,灾生发窍。
成归前识,孰能默觉。
暧暧幽人,藏器掩曜。
涉易知损,栖才测妙。
交存风流,好因维絷。
自我不遘,寒暑三袭。
汉文延贾,知其弗及。
戴生之黄,不觉长揖。
与尔造玄,迹未偕入。
鸣翼既舒,能不鹤立。
整翰望风,庶同遥集(○文馆词林百五十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东晋名士谢安的,用了一系列自然意象和哲理表达来展现谢安的高洁品格和超凡境界。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上古理想 开篇用"远古的伏羲时代"作对比,说那个时代人们单纯朴素,像未经雕琢的原木。但后来世道变了,人们开始追求捷径(名利),荒废了本真之路。这里其实是说谢安像上古贤人一样保持了纯粹。

2. 松玉比喻 用"青松顶着积雪"、"白玉经历暴风"比喻谢安。松雪更显苍翠,白玉越吹越亮,说明谢安在乱世中反而更显高洁。说他内心像清澈的泉水(凝神内湛),不受世俗污染。

3. 隐居生活 描写谢安隐居时的场景:院子里没有车马喧嚣(无乱辙),屋里只有清雅琴声。他足不出户却谈吐不凡,心境像浮云一样自由。这里展现的是名士风流的典型形象。

4. 处世哲学 提出"人本性安静,受物质诱惑才浮躁"的观点。称赞谢安能守住本真(抱朴),不像普通人那样追名逐利(灾生发窍)。说他像藏在暗处的明珠(藏器掩曜),懂得收敛锋芒。

5. 最后致敬 诗人自谦说比不上谢安,就像汉代贾谊见到文帝知道差距,戴逵见到谢安自然敬重。用"鹤立鸡群"的意象,说谢安展翅高飞时,自己只能仰望。

全诗核心是通过自然意象(松、玉、云)和古今对比,塑造谢安"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既赞美他隐居时的高雅,也佩服他治国时的才能,最终落脚在"坚守本心"的处世智慧上。这种用自然物比喻人品的写法,是魏晋诗歌的典型特点。

孙绰

(314—371)东晋太原中都(今晋中榆次)人,字兴公。孙楚孙。少以文称。初居会稽,游放山水。与许珣并为玄言诗人,亦能赋,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自谓掷地有金石声,为当时文士之冠。名公之碑,必请绰为文。除著作佐郎,累迁廷尉卿,领著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