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作

张镐九尺馀,须眉皓然久。
用之帝王师,不用穷谷叟。
低头事躬耕,千载无其偶。
宝剑用作镰,悲歌刈霜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高人形象,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慨。

前四句像人物特写:张镐身高九尺(约2米),须发雪白,是个气度不凡的老人。他本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却因不被重用而隐居深山。这里用"帝王师"和"穷谷叟"的强烈对比,突显人才被埋没的遗憾。

后四句转向日常生活:这位高人低头种地,千年难遇的才华就这样被埋没。最打动人的是"宝剑用作镰"这个比喻——就像把名贵的宝剑当成割韭菜的镰刀,大材小用让人心痛。最后"悲歌刈霜韭"的画面尤其生动:白发老人在寒霜中一边割韭菜一边悲歌,这个场景把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得既具体又苍凉。

全诗妙在用日常农事写人生际遇,没有直接抱怨,但通过"宝剑作镰刀"这样的鲜明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人才被埋没的不平。老人割韭菜时唱的悲歌,既是他的心声,也是诗人对天下失意人的叹息。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