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佳处(马九霄篆颜,杨廉夫、陈敬初记)
玉山有佳处,乃在昆崙西。
蓬莱数峰小,上与浮云齐。
云中飘飘五色凤,只爱碧梧枝上栖。
芝草琅玕满玄圃,群仙共蹑青云梯。
太湖三万六千顷,水水流入桃花溪。
溪头浣花如濯锦,百花潭边浮紫泥。
紫皇拜尔山中相,閒把丝纶草堂上。
渔庄一钓得龙梭,龙女吹箫书画舫。
西风玉树金粟飞,东风柳浪金波漾。
岁岁年年乐事多,绿野平泉何足尚。
十二楼头看明月,太乙明星夜相访。
酌霞觞,瑶台露湿芙蓉裳。
我亦桃源隐居者,握手一笑三千霜。
蓬莱数峰小,上与浮云齐。
云中飘飘五色凤,只爱碧梧枝上栖。
芝草琅玕满玄圃,群仙共蹑青云梯。
太湖三万六千顷,水水流入桃花溪。
溪头浣花如濯锦,百花潭边浮紫泥。
紫皇拜尔山中相,閒把丝纶草堂上。
渔庄一钓得龙梭,龙女吹箫书画舫。
西风玉树金粟飞,东风柳浪金波漾。
岁岁年年乐事多,绿野平泉何足尚。
十二楼头看明月,太乙明星夜相访。
酌霞觞,瑶台露湿芙蓉裳。
我亦桃源隐居者,握手一笑三千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仙境,充满浪漫的想象和隐逸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仙境图景的构建 诗人用"玉山""昆崙""蓬莱"这些神话地名搭建舞台,像搭积木般创造出云雾缭绕的仙山。五色凤凰、琅玕仙草这些意象不是写实,而是用象征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纯净美好。特别有趣的是把太湖三万六千顷的浩渺,转化为流入桃花溪的细流,这种夸张手法让仙境既宏大又亲切。
2. 隐士生活的诗意 诗中隐居生活充满雅趣:在草堂垂钓却钓到龙梭(神奇织物),在书画舫听龙女吹箫。诗人用"西风玉树""东风柳浪"的对仗,展现四季流转中的永恒闲适。最妙的是把皇帝封官(紫皇拜相)写成隐居生活的插曲,显示超然态度。
3. 双重时空的交融 结尾突然跳出"我亦桃源隐居者",像打破第四面墙,让读者意识到前面描绘的既是仙境,也是诗人内心的精神家园。"握手一笑三千霜"用夸张的时间跨度,把瞬间的相知写成跨越千年的永恒。
全诗像一部微缩的山水动画片,用流动的意象串联起仙境山水和文人雅趣,最终落脚在"内心净土"这个永恒主题上。虽然充满神话元素,但核心表达的是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情感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张天英
温州永嘉人,字羲上,一字楠渠,号石渠居士。酷志读书,穿贯经史。征为国子助教。性刚严,不好趋谒,再调不就。工诗,尤善古乐府。有《石渠居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