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西溪函告寔父怛化,歌以抒哀

梦醒庄蝶,祗没不知时,悲来谁语。
三百梅花身世老,常与白鸥为侣。
小技雕虫,高才倚马,多少惊人句。
残莎剩水,辋川烟景非故。
长忆剪烛当年,喁于互答,曾听西窗雨。
苍狗白衣万变,山色阴晴朝暮。
玉垒浮云,金台夕照,举目成今古。
沾襟墨泪,浩歌天问怀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亡友的哀歌,情感真挚深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开篇的生死之痛 "庄周梦蝶"的典故被巧妙化用,用"梦醒"比喻友人离世,表达"不知死亡何时降临"的茫然感。后两句直抒胸臆:三百株梅花(象征高洁)与白鸥(象征隐逸)相伴的友人突然离去,这种悲痛无人可诉。

二、中段的才华追忆 用"雕虫小技"自谦,反衬亡友"倚马可待"的才华。"残莎剩水"暗喻友人留下的作品,就像王维辋川别业的风景,虽然残缺却依然珍贵。这里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暗含"物是人非"的伤感。

三、结尾的时空感悟 "剪烛夜话"的温馨回忆与"苍狗白衣"(喻世事无常)形成强烈对比。后三句将视野放大:看尽玉垒山浮云、黄金台落日,顿感人生短暂。最后用屈原《天问》的典故,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全词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梅花、白鸥等意象构建出逝者清雅的形象 2. 今昔对比:通过往昔对话与当下孤寂的对比强化哀情 3. 时空转换:从眼前哀思延伸到历史长河,加重了悲剧感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它展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当我们失去重要的人时,那种混合着怀念、困惑与生命思考的复杂心境。作者把个人悲痛写得既私密又宏大,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