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巴江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巴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惆怅。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江水的声势:五十里江涛声不绝,碧绿的江水像绷紧的琴弦般急速奔流。这里用"泻碧"形容江水青翠湍急,"急于弦"的比喻让水流有了音乐的韵律感。

中间四句转入对时光的感慨:不知不觉日夜交替,人怎么能留住青春年华呢?这里"争教"二字透出无奈。接着用巫峡月光笼罩沙洲、两岸杜鹃啼鸣的夜景,营造出空灵又带点哀愁的氛围。子规(杜鹃)的啼声在古诗中常暗示春光将尽。

最后两句写得最妙:山影仿佛陪伴着诗人,用浓重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江船直到天亮。这里把静止的山影写得像有情感的朋友,用"浓遮"这个动作赋予山影人性化的温柔,暗示诗人整夜无眠的状态。

全诗通过江声、月光、鸟啼、山影等意象,把自然的动态与静态完美结合,在壮阔的江景中注入细腻的人生感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时光在热闹的自然中悄悄流逝"的静谧感,以及山水相伴却不语的人文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