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文人雅集、弘扬文化的盛况,语言庄重又不失流畅。
首联“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用“冠带”(指代文人装束)和“雍容”(从容大方的姿态)刻画出一群风度翩翩的读书人聚集在学宫(桥门)附近的场景,仿佛在说:看,这些才华横溢的学者们正优雅地走在通往学问殿堂的路上。
颔联“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意思是真正深刻的道理(微言)被郑重对待(尊噩噩),而那些琐碎无用的言论(小道)则被摒弃(屏閒閒)。这里强调了对正统学问的尊重,反对浅薄浮躁的风气。
颈联“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直接赞美宋代文化的辉煌——礼乐制度(代表国家文明)超越千古,诗书典籍(代表文化传承)的影响力甚至远播边疆(百蛮指偏远地区)。这两句凸显了文化的力量和广泛传播。
尾联“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总结全诗:真正的文化精神(斯文)从未消失,就像学宫中的环形水池(璧水,象征文化圣地)依然清澈流淌。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心。
核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文人雅集、学问传承的场景,歌颂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与深远影响,同时呼吁人们重视正统学问,抵制浮躁风气。语言庄重典雅,但意象清晰(如“桥门”“璧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文化殿堂的庄严与魅力。
朱服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