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僧院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重访山间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僧人生活的描写,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禅意。

前四句写重游故地:诗人走在多年前走过的溪边小路,发现这里景物依旧。天寒地冻中,松树的影子依然婆娑;年迈的僧人敲击磬钟的声音,和往昔一样回荡在寺院里。这里用"松影"和"磬声"两个典型意象,立刻让读者感受到山寺的清幽氛围。

五六句转向远景描写:远处的水流映着清风徐徐流淌,悠闲的云朵飘过,连接着寺院的其他院落。这两句写得非常灵动,"清风"和"闲云"都是自由自在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向往的超脱心境。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如果内心已经通透无碍,就不必再刻意追求"空"的境界了。这是全诗的思想核心,用大白话说就是:真正的悟道不在于刻意追求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自然澄明。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放下执念",诗人用更诗意的语言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智慧。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寺的清幽景致,又在景物中寄托人生感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岁月仍保持初心的宁静,以及"不必刻意追求"的豁达智慧,读来让人心境平和。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