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子丹将入吴,倚此为赠

黯秋山,数声啼宇,落红又送行舟。
甚竹外桃花全放,水边红豆都生。
峭寒未收。
春江曲曲东流。
拾翠漫寻南浦,折梅好下西洲。
待拣取蘋花,殷勤赠与,草香波嫩,路绵天晚,惟余侧帽依依望远,含情脉脉登楼。
莫勾留。
归时翠梧报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友人子丹去吴地的场景,充满了秋日离别的愁绪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上片以秋景开篇,"黯秋山"勾勒出灰暗的山色,杜鹃啼叫、落花飘零,渲染出离别的氛围。竹子外的桃花盛开,水边的红豆生长,看似生机勃勃,但"峭寒未收"点出春寒料峭,暗示离别的寒意。春江曲折东流,象征离别的不可逆转。

下片写送别时的行动和心情。"拾翠"、"折梅"都是古时送别的习俗,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拣取蘋花"相赠,更是寄托了深情厚谊。随后描绘送别时的环境:草香波柔,长路漫漫,天色渐晚,烘托出不舍之情。"侧帽望远"、"含情登楼"两个动作,生动刻画出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愿离去的情态。最后以"莫勾留"劝友人不要耽搁,但想到归来时梧桐已报秋,又透露出对重逢的期盼。

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动作刻画,将送别时复杂微妙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没有直接说多么不舍,但通过"落红送行舟"、"依依望远"等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深情。词中时空转换自然,从秋到春又到秋,形成情感的回环,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