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前题)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黄昏的孤寂与思念,像一部唯美的微电影。
上片开篇就用"剪丹云"的意象,把晚霞比作可以裁剪的红绸,暗示女子想留住美好却徒劳。她担心江边小路太冷,用"千叠护清芬"的夸张手法,写自己像护花使者般守护着残留的芬芳。接着用"弹泪绡单"三个四字句,像特写镜头般展现她泪湿薄纱、妆容精致却枕畔沉重的孤独形象。
"为谁趁东风换色"是词眼,用拟人手法写她为谁精心打扮。把飘落的绛红花瓣比作"绿罗裙"上的雪,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突然出现的"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像记忆闪回,暗示她曾有过成双成对的幸福时光。
下片转入抒情。"欲寄故人千里"直接点明思念,用"燕支太薄"比喻胭脂难掩寂寞。酒与笛子这些解忧之物,在这里反而加重愁绪。"罗浮梦觉"用典不着痕迹,写从美梦中惊醒后,恍如置身"杏花村"的迷茫。
结尾最妙,"一树珊瑚淡月"将月光下的花枝比作海底珊瑚,而"独照黄昏"的"独"字,把月光、花枝、人影三重孤独叠加,余韵悠长。全词就像用文字调配的水彩画,将思念化作可以触摸的光影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