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黄鹂啼老绿杨树,萋萋草满王孙路。
落红无数点苍苔,九十春光倏将暮。
东君何事驾言回,典衣且尽花前杯。
殷勤相送共一醉,后会又是明年来。
别离不用伤怀抱,四时代序天之道。
君不见功成名遂便拂衣,汉家疏傅辞荣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送春》用生动的画面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豁达态度。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春天离去的景象(前四句) 诗人用黄鹂在绿杨树上叫到声音沙哑、野草长满小路、花瓣像雨点般落在青苔上这些画面,直接让我们感受到暮春的衰败感。"九十春光"指三个月的春季,用"倏将暮"强调时间流逝之快,就像突然发现手机只剩1%电量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第二层:送春的独特方式(中间四句) 这里诗人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既然春神(东君)要走了,不如当铺衣服换酒钱,痛快喝一场来送别。这种"醉别"的举动,就像现代人用派对告别朋友,把伤感变成了狂欢。"后会明年"的约定,透露出对春天还会再来的笃定。

第三层:人生哲理的升华(最后四句) 诗人劝我们别为季节更替难过,就像白天黑夜轮流值班一样自然。最后用汉代疏广叔侄功成身退的典故打比方,说人生就像四季,该退场时就潇洒离开。这种思想很像现代人说的"把握当下,及时行乐",但又带着看透规律的智慧。

全诗最妙的是把春天拟人化成一位朋友,用喝酒送别的方式,把自然现象写得充满人情味。那些飘落的花瓣不再是伤感的符号,而是饯行宴席上的五彩纸屑,这种乐观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启发——面对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如用豁达的心态拥抱变化。

章懋

(1437—1522)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