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空

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桂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寺禅修图景,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写景:走进山林,松涛声由远及近,越听越觉得奇妙;山色与水光相互映衬,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这里用声音和光影的层次感,营造出空灵的氛围。

后两句写人:在群山环抱的禅寺中,一位僧人独自静修。他面对的是一株古老的桂树,这棵树可能从南朝梁代(距今约1500年)就生长在那里。通过"老桂枝"这个意象,把短暂的修行瞬间与千年的岁月连接起来,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

全诗的精妙在于:用最平常的松声、山水、僧人和老树,组合出永恒与刹那交融的禅意。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安静打坐的僧人,在苍茫天地间,与古树相对无言,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只剩下最纯粹的生命状态。这种意境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在快节奏生活中难以体验的宁静与超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