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堂十偈 其七

长空一望如水碧,泉涧幽幽风淅淅。惊人暑退寒渐生,蓼染春红映素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酷暑转入初秋的宁静画面,充满视觉与听觉的细腻感受。

前两句"长空一望如水碧,泉涧幽幽风淅淅"像用高清摄像机拍下的画面:抬头看,整个天空像清澈的碧蓝湖水,低头听,山涧流水声伴着沙沙风声。两个"淅淅"让读者仿佛真的听到了微风拂过树叶的声响。

后两句"惊人暑退寒渐生,蓼染春红映素壁"突然来了个温度变化——炎热不知不觉消退,凉意悄悄蔓延。最妙的是"蓼染春红映素壁",水蓼花(秋天开花的植物)的红色倒映在白墙上,这个红色不是浓艳的,而是带着秋意的淡红,与素净的白墙形成温柔对比。

全诗妙在: 1. 用"水碧"形容天空,把常见的蓝天写出新意 2. "幽幽""淅淅"的叠词让画面自带音效 3. 通过温度变化(暑退寒生)和色彩对比(红与白)让静态的秋景活了起来 4. 最后一句的倒影描写,像突然打开的滤镜,给整个画面增添诗意

诗人没有直接说"秋天真美",而是带着我们看天空、听泉水、感受温度变化、发现墙上的花影,让读者自己体会这份初秋的宁静之美。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