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诗
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意守醇朴,音应律吕。
乘梓被源,卉木在野。
锡鸾未设,金石拂举。
害咎蠲消,吉德流普。
溪谷可安,奚作栎宇。
嫣然以意,焉惧外侮。
熙神委命,已求多祜。
叹彼季末,口出择语。
谁能墨识,言丧厥所。
垄亩之谚,龙潜严阻。
鲜义崇乱,少长失叙⑴。
意守醇朴,音应律吕。
乘梓被源,卉木在野。
锡鸾未设,金石拂举。
害咎蠲消,吉德流普。
溪谷可安,奚作栎宇。
嫣然以意,焉惧外侮。
熙神委命,已求多祜。
叹彼季末,口出择语。
谁能墨识,言丧厥所。
垄亩之谚,龙潜严阻。
鲜义崇乱,少长失叙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离合诗》用拆字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文明演变的历程,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原始社会的淳朴(前八句) 通过"佃渔始化""人民穴处"等画面,展现早期人类捕鱼打猎、住洞穴的生存状态。那时人们心思单纯("意守醇朴"),音乐与自然和谐("音应律吕"),草木自由生长("卉木在野"),虽然没有金属乐器("锡鸾未设"),但敲击石头就能奏乐("金石拂举"),体现原始生活的纯粹美。
2. 文明发展的矛盾(中间八句) "溪谷可安"反问人类为何要建造房屋("奚作栎宇"),暗示文明进步带来的束缚。"嫣然以意"说人类自以为聪明,却招致外敌侵略。后半段用"垄亩之谚""龙潜严阻"等意象,暗指农耕文明兴起后,社会出现等级混乱("少长失叙")、道德沦丧("鲜义崇乱")的问题。
3. 对现实的讽喻(最后四句) 结尾直接批评当下:人们说话变得虚伪("口出择语"),失去真诚("言丧厥所")。"谁能墨识"的质问,直指世人丧失本心,与开头的淳朴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像一部微缩的人类史:从自然和谐到文明异化,最终落点在"丢失初心"的现代困境。诗中"拆字"手法(如"佃渔"拆解"田""鱼")需要细品,但核心思想清晰——用原始纯真反衬现实社会的扭曲,引发对文明代价的思考。
潘岳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