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
宇宙开群象,山川𩰚两雄。
行行自夐绝,种种各难同。
水激石崖划,云来山气融。
崇峦接井鬼,奔浪注霓虹。
俯瞰泾如带,遥连陇似騣。
谷馀汉帝米,鼎峙楚王宫。
马渡青霞外,人行翠黛中。
委蛇拔地轴,笑语惊天翁。
扪壁学猿攫,穿岩似蚁攻。
片云流谷雨,乱壑响松风。
日月分高下,郊原见始终。
禽声频慰耳,树色屡凝瞳。
足困思杯酌,瞻遥喜岁丰。
垂名百代下,回首万缘空。
无用木虚肿,能言鸟脱笼。
尚怜周道近,或尔梦飞熊。
行行自夐绝,种种各难同。
水激石崖划,云来山气融。
崇峦接井鬼,奔浪注霓虹。
俯瞰泾如带,遥连陇似騣。
谷馀汉帝米,鼎峙楚王宫。
马渡青霞外,人行翠黛中。
委蛇拔地轴,笑语惊天翁。
扪壁学猿攫,穿岩似蚁攻。
片云流谷雨,乱壑响松风。
日月分高下,郊原见始终。
禽声频慰耳,树色屡凝瞳。
足困思杯酌,瞻遥喜岁丰。
垂名百代下,回首万缘空。
无用木虚肿,能言鸟脱笼。
尚怜周道近,或尔梦飞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山的壮丽景色和游山感受,充满奇幻色彩和人生感悟。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夸张手法展现山势的雄伟奇特。开篇就说这座山像是宇宙初开时就存在的奇观,山形水势各不相同。水流冲击石崖形成天然划痕,云雾与山色融为一体,山势高耸仿佛连接星辰,山涧奔流如同彩虹倾泻。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详细描写登山体验。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俯瞰时泾河像条细带子,远看陇山像马鬃毛。山里还留有传说中汉武帝求仙的米粒遗迹,山峰像楚王宫殿般对峙。人在山中行走,马匹仿佛踏着云霞,青翠山色中穿行就像在画里。山路蜿蜒如拔地而起,笑声大得能惊动天神。攀岩时学猴子抓壁,钻山洞像蚂蚁搬家。片片云朵带来山雨,沟壑里松涛阵阵。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转入人生感悟。站在山顶看日月分明、田野辽阔,鸟鸣悦耳、树色迷人。走累了想喝酒,看到丰收景象很欣喜。但想到人生短暂,百年后名声都是虚空。诗人自嘲像无用的肿木、会说话的笼中鸟,最后用周文王梦飞熊得贤臣的典故,暗示自己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期待。
全诗妙在: 1. 比喻新奇,如"陇似騣"把山比作马鬃,"笑语惊天翁"夸张表现山高 2. 动静结合,既有凝固的山石,又有流动的云雨溪涧 3. 由景入情,从壮观景色自然过渡到人生思考 4. 语言既有"水激石崖划"的白描,也有"垂名百代下"的哲理
通过这次登山,诗人既赞叹自然神奇,又领悟到功名虚无,但最后仍保持积极心态,这种复杂感受很有感染力。
赵时春
赵时春(1509年—1567年),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赵时春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