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寒织女和长安富豪的生活,深刻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前四句描绘寒夜织女的辛苦:她织出精美的鸳鸯图案丝绸,每一针都凝聚着心血,要处理千万根丝线。这里"烟雾色"形容丝绸轻薄如烟,"千万绪"既指丝线数量,也暗喻织女内心的愁绪。
中间四句转到长安富豪家:他们家里养着无数美艳舞姬。这些舞姬穿着织女耗费百日心血织就的华服,却只为了跳一支舞。一个"百日功"和"一朝舞"的强烈对比,凸显了劳动价值的巨大落差。
最后两句最扎心:舞姬跳完就换新衣服,根本不会想到织女的辛劳。诗人用"岂思"这个反问,既是在质问舞姬,更是在质问整个漠视劳动者疾苦的社会。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特写织女布满老茧的手,再拉开到灯火通明的豪宅,最后定格在被随意丢弃的华服上。这种视觉化的对比,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直到今天,这种对劳动者尊严的思考仍然发人深省。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