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译文及注释

木棉花映丛祠(cí)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qí)赛多。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丛祠:荒祠野庙。祈:求。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wēi)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墙:一本作“樯”,桅杆。极浦:远水。

注释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高士奇《天禄识余》卷上:“南中木棉,树大盈抱,花红似山茶而蕊黄,花片极厚。“
丛祠:荒祠野庙。
越禽:《本草·释名》:“孔雀,越鸟。“李时珍曰:”陵晨则鸣声相和,其声曰都护。“李德裕《岭南道中》”红槿花中越鸟啼。“越”“粤”“古字通。
祈:求。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
墙:一本作“樯“,桅杆。
这两句与杜牧《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意境相近,而诗词写法不同。
极浦:远水。《楚辞·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李善注”极,远也。浦,涯水也。

赏析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南方春日江边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地方风情和人生感慨。

上片写景:木棉花开得正艳,映衬着小祠堂。清晨的鸟叫声里,春天显得格外鲜活。当地人在祠堂前敲铜鼓、唱民歌,热热闹闹地举办祭祀活动。这里用木棉、鸟鸣、铜鼓这些典型南方意象,勾勒出岭南特有的民俗风景。

下片转写人情:江上客船顺风急驰,而岸上红衣女子却倚墙而立。船越行越远,旅人频频回头,只见烟波浩渺,心中涌起无限愁绪。这里通过"客帆"与"茜袖"的对比,船行之急与驻足之静的反差,道出了离别的惆怅。

全词最妙处在最后两句,把具体的离别场景升华成人生感慨。那频频回头的旅人,那烟波中化不开的愁绪,何尝不是每个人面对人生聚散时的共同体验?词人用疏朗的笔触,既写出了岭南风物的鲜亮色彩,又留下了悠长的情感余韵,让读者在明快的画面中感受到深沉的羁旅之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