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十二首 其九 1942年5月于延吉天宝山

故国旌旗夕照微,遥岑入目尽崔巍。
年年此地誇春色,南渡军民竟不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借山居所见表达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感慨。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夕阳下,故国的旗帜显得黯淡无光,远处高耸的山峰更衬托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这里的"旌旗"暗指国家主权,"夕照微"暗示国势衰微,而"崔巍"的山峦则象征着抗战的艰难处境。

后两句通过强烈对比打动人心:虽然每年春天这里风景依旧美丽,但当年南逃避难的军民却再也回不来了。"誇春色"与"竟不归"形成尖锐对比,美好春景反衬出战乱带来的永久伤痛。一个"竟"字,包含着对战争残酷性的震惊和无奈。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悲怆感——山河依旧美丽,但无数生命已永远消逝在战火中。作者没有直接写血腥场面,而是用平静的笔调描写自然景物,反而让战争的悲剧性显得更加深刻。这种含蓄克制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痛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