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郡主吏举所职称霍…去郡三载

匪将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雏所患争。当路绝群尝诫暴,
为猫驱獮亦先迎。每推至化宣余力,岂用潜机害尔生。
休逐豺狼止贪戾,好为仁兽答皇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老虎被放生的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仁政和自然和谐的思考。全诗用对比手法展开:

1. 前四句写两种对立态度: - 普通人怕老虎("履尾求兢惕"指怕踩虎尾),作者却反对捕杀幼虎("探雏所患争")。 - 当权者习惯用暴力("绝群诫暴"),而作者选择像驱赶老鼠的猫一样先礼后兵。

2. 中间四句点明主旨: - 推行教化要靠感化力("至化宣余力"),而非暗藏杀机("潜机害尔生")。 - 用"豺狼"比喻贪官,用"仁兽"暗指被放生的虎,形成强烈对比。

3. 最后两句升华: - 不要只盯着惩罚恶人,更要培养善良本性。 - 老虎被放生后成为"仁兽",就是对朝廷仁政的最好回应。

全诗妙在: - 用放生老虎的小事引出大道理 - 通过猫、豺狼等动物比喻让说理生动 - 反对暴力统治,强调以德服人 - 最后将自然现象与政治清明巧妙联系

本质上是在委婉劝诫统治者:与其严刑峻法,不如施行仁政,让百姓自然归善。这种将动物保护与政治理念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