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早春郊游的闲适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生活趣味。
前两句"二月垂杨岸,行春诗酒徒"点明时间地点:二月的杨柳岸边,诗人带着酒食去踏青。这里的"诗酒徒"不是贬义,而是自嘲式的幽默说法,暗示自己是个爱写诗喝酒的闲人。
后两句"苍头前引道,拄杖挂葫芦"像特写镜头:白发老仆在前引路,诗人拄着拐杖,杖上还挂着酒葫芦。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葫芦里装的想必是春游要喝的酒,既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又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全诗短短20字就勾勒出三个鲜活的形象:新绿的杨柳、引路的老仆、挂着酒葫芦的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这几个简单意象的组合,自然流露出春日郊游的惬意和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最妙的是"挂葫芦"这个细节,让整首诗顿时活了起来,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慢悠悠散步、随时准备小酌的悠闲模样。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