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分骨肉》是《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的悲歌,用直白的语言道尽了骨肉分离的痛楚。
开篇"一帆风雨路三千"像电影镜头:一艘孤舟在风雨中驶向三千里外的远方,瞬间把读者拉入离别的场景。"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句说得特别狠——不是简单的离开,而是把至亲、故土全部生生撕裂抛开,用"抛闪"这个动作凸显决绝。
中间几句是探春对父母的临终叮嘱般的话:"怕哭坏你们身子,别总惦记我",明明自己最痛苦,却还在安慰父母。接着用"穷通有定""离合有缘"来强行解释命运,这种自我安慰反而更显无奈,就像现代人说"都是命"时的苦涩。
最后六句是诀别宣言:从今往后天各一方,只求互相平安。"奴去也"突然换成第一人称,仿佛一声哽咽的告别,而"莫牵连"三个字最扎心——既是让家人放下牵挂,也是对自己说的:别再回头看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亲人临行前含着泪说的家常话。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得不走"的无奈,和"走了也要你们好好的"的温柔。这种亲情羁绊与命运无情的矛盾,到今天依然能让每个经历过离别的人感同身受。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