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潭
山水得奇气,偶尔露精光。
讵真有剑在,求之苦微茫。
或云池上树,其中有剑藏。
未能衷一是,毋乃近荒唐。
我来刚好春,顾景惜匆匆。
凭栏舒远目,入望烟水长。
过雨净如拭,鉴平波不扬。
遥山亦竞爽,媚之以夕阳。
苔渍绿上壁,花分红过墙。
惜弗逢月上,倒影看芙蓉。
独对太古巢,暮霭渐苍苍。
不觉浩然叹,长歌慨以慷。
忆昔镡州住,曾传剑化龙。
弗见雷从事,但闻滩石淙。
何况一潭水,残劫历沧桑。
莫问荷兰人,牛皮地已亡。
读书贵有识,语焉矧难详。
勿被古人欺,谬说横中肠。
一笑告来者,盲从殊可伤(杨永智编校)。
讵真有剑在,求之苦微茫。
或云池上树,其中有剑藏。
未能衷一是,毋乃近荒唐。
我来刚好春,顾景惜匆匆。
凭栏舒远目,入望烟水长。
过雨净如拭,鉴平波不扬。
遥山亦竞爽,媚之以夕阳。
苔渍绿上壁,花分红过墙。
惜弗逢月上,倒影看芙蓉。
独对太古巢,暮霭渐苍苍。
不觉浩然叹,长歌慨以慷。
忆昔镡州住,曾传剑化龙。
弗见雷从事,但闻滩石淙。
何况一潭水,残劫历沧桑。
莫问荷兰人,牛皮地已亡。
读书贵有识,语焉矧难详。
勿被古人欺,谬说横中肠。
一笑告来者,盲从殊可伤(杨永智编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剑潭》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剑潭的风景,引发对历史传说的思考,表达了不盲从古人、追求真知的理性态度。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毋乃近荒唐")写剑潭的传说。诗人先写这里的山水灵气逼人,偶尔会闪现奇异光芒。接着提到两个传说:一说潭底有宝剑,一说树上藏着宝剑。诗人觉得这些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显得很荒唐。
第二部分("我来刚好春"到"暮霭渐苍苍")细腻描绘剑潭春景。雨后潭水平静如镜,远山映着夕阳,苔藓爬上墙壁,花朵探出墙头。可惜没等到月亮升起,看不到芙蓉花的倒影。面对古老的"太古巢"遗址,暮色渐浓,诗人不禁发出感叹。
第三部分("不觉浩然叹"到最后)抒发人生感悟。诗人联想到另一个"剑化龙"的传说,指出这些传说都像流水一样不可靠。他特别提到荷兰殖民者的"牛皮换地"传说也已湮灭,强调读书人要明辨真伪,不要被古人不可靠的说法欺骗。最后劝诫后人不要盲从,这种态度很可悲。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写景生动:用"净如拭"形容雨后清澈,用"媚之以夕阳"写远山秀美,画面感强。 2. 思想深刻:从风景联想到历史传说,再上升到理性思考,层层递进。 3. 语言平实:没有堆砌典故,用日常语言表达深刻道理,如"勿被古人欺"直白有力。 4. 立意新颖:在普遍崇古的时代,敢于质疑传说,提倡独立思考,很有现代精神。
诗人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美景要用心欣赏,面对历史传说要保持清醒,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