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飚矫

蚕妇正望晴,耕夫又须雨。
蚕既恶湿叶,牛惟便润土。
我不事农桑,薄禄仰官府。
衣食有不足,何敢怨贫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生活总难两全其美。

开头用养蚕人和种地农民的需求矛盾举例:养蚕的妇女盼晴天(蚕怕潮湿),种地的汉子却需要雨水(庄稼要滋润)。就像现在开民宿的想要晴天客满,种果园的却盼下雨保收成,谁都没错,但老天爷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

接着诗人说自己不种地也不养蚕,靠当小官拿工资过日子。这里暗含自嘲——虽然不用看天吃饭,但微薄薪水连温饱都勉强。最后两句最扎心: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还有资格抱怨穷呢?就像现在打工人说"房贷都还不起,哪敢想换新手机"。

全诗妙在用日常对比揭示生活真相: 1. 用"蚕妇要晴农夫要雨"的矛盾,展现生存的无奈 2. 通过自己"工资不够花"的处境,戳破古代基层公务员的窘迫 3. 最后那句"不敢怨穷"特别真实,道出普通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隐忍

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800年前的烦恼听起来和今天的社畜困境一模一样,这才是好诗的魅力——跨越时空依然让人共鸣。

滕岑

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