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翁正三学士题东坡天际乌云帖
东坡自谓字无法,天巧绳墨何从施。
青霄碧海纵游戏,自中律度精毫釐。
尝托西湖佳丽地,仍记閒情书小诗。
前人不见蔡君谟,后人不识柯九思。
人生翰墨细事耳,古今相接良赖之。
学士新作苏米斋,欲饱看字𤻲輖饥。
此册神妙尤所秘,云烟阅世怜公痴。
今朝我更作公病,敛册向箧重手持。
日午来看到昏黑,兀兀不乐归车驰。
学士平生妙临本,试作尝眩真鉴知。
请烦冰雪襟怀手,再写佳人绝妙辞。
青霄碧海纵游戏,自中律度精毫釐。
尝托西湖佳丽地,仍记閒情书小诗。
前人不见蔡君谟,后人不识柯九思。
人生翰墨细事耳,古今相接良赖之。
学士新作苏米斋,欲饱看字𤻲輖饥。
此册神妙尤所秘,云烟阅世怜公痴。
今朝我更作公病,敛册向箧重手持。
日午来看到昏黑,兀兀不乐归车驰。
学士平生妙临本,试作尝眩真鉴知。
请烦冰雪襟怀手,再写佳人绝妙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写给一位叫翁正三的学士的题画诗,主题是赞美苏轼(东坡)的书法作品《天际乌云帖》。全诗用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苏轼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的开头说苏轼自称写字没有固定法则,但他的书法却自然精妙,就像在蓝天碧海间自由游戏,看似随意却暗含严谨的法度。接着提到苏轼曾在杭州西湖边写下闲适的诗句,暗示他的艺术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
诗中提到蔡襄(君谟)和柯九思两位书法家,说前人看不到蔡襄的字,后人认不出柯九思的墨宝,用对比手法突出苏轼书法的永恒价值。诗人认为书法虽是小事,却是连接古今的重要纽带。
后半段描写翁学士新建了"苏米斋"(可能指收藏苏轼、米芾作品的斋室),对书法如饥似渴的欣赏态度。诗人说自己看到这幅《天际乌云帖》也着了迷,从中午看到天黑都舍不得放下,生动表现了艺术杰作的感染力。
最后诗人建议翁学士用他冰雪般纯净的心境,临摹这幅作品,再创作出新的佳作。全诗通过日常化的比喻(如"饱看字疗饥")和生动场景("日午看到昏黑"),把对传统书法的热爱表达得亲切自然,让读者感受到艺术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