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范总干
贤士未达时,怀宝混尘境。
得志行所为,泽民效伊尹。
常深纳沟念,疾苦勤访问。
所期培殖丰,肯诧裁决敏。
所以龚黄辈,仁声达幽隐。
是时民气乐,鱼跃快於牣。
高躅欲追攀,是心先戒谨。
日怜老钝资,不敢污兰省。
朅来楚江边,宣布宽大令。
牧养乃其职,此事无穷尽。
孳孳抚凋瘵,凛凛忧饥馑。
今岁雨意悭,斋心罄三请。
甘泽幸滂沱,良田稍膏润。
杂种亦复熟,穷闾庶安枕。
亭平富词学,春华灼下品。
贻我喜雨篇,仁心极矜轸。
源流自介庵,句法深以稳。
扰扰淫哇中,闻此古歌咏。
我无为霖手,丹阙何由觐。
兀坐哦君诗,字字堪企敬。
得志行所为,泽民效伊尹。
常深纳沟念,疾苦勤访问。
所期培殖丰,肯诧裁决敏。
所以龚黄辈,仁声达幽隐。
是时民气乐,鱼跃快於牣。
高躅欲追攀,是心先戒谨。
日怜老钝资,不敢污兰省。
朅来楚江边,宣布宽大令。
牧养乃其职,此事无穷尽。
孳孳抚凋瘵,凛凛忧饥馑。
今岁雨意悭,斋心罄三请。
甘泽幸滂沱,良田稍膏润。
杂种亦复熟,穷闾庶安枕。
亭平富词学,春华灼下品。
贻我喜雨篇,仁心极矜轸。
源流自介庵,句法深以稳。
扰扰淫哇中,闻此古歌咏。
我无为霖手,丹阙何由觐。
兀坐哦君诗,字字堪企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有理想的官员如何关心百姓、为民造福的故事,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好官的标准(前16句) - 真正的好官在没当官时就像被埋没的珍宝,一旦掌权就会像古代贤臣伊尹一样为民做事。 - 他们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疾苦,注重发展农业("培殖丰")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办事速度("裁决敏")。 - 像龚遂、黄霸这样的汉代清官,他们的仁政连最偏远的百姓都能感受到。这种治理下,百姓快乐得像鱼儿在丰水中跳跃。
2. 范总干的为政实践(中间16句) - 这位范总干在楚江边当官时推行宽大政策,把养育百姓当作无止境的责任。 - 他勤政爱民,特别担心饥荒问题。当年干旱时,他诚心祈雨三次终于感动上天,大雨让庄稼得救,穷人们能睡安稳觉。
3. 诗作的赞美(最后12句) - 作者称赞范总干写的《喜雨篇》充满仁爱之心,文风继承古典传统("介庵"指理学大家),在浮躁的文坛中显得格外珍贵。 - 作者自谦没有治国才能,只能坐着反复品读这首诗,觉得每个字都值得敬仰。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鱼水关系比喻官民和谐,用祈雨故事展现官员责任心,都很形象。 2. 通过对比(好官vs俗吏、古典文风vs浮躁文坛)突出主题。 3. 最后作者的自谦反而强化了对范总干的敬佩,手法巧妙。
全诗核心思想:真正的官员应该像农民种地一样踏实为民,百姓的安乐就是最好的政绩报告。这种为政理念在今天依然值得思考。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