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惠院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閒。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清陆心源《吴兴诗存》二集卷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净惠院的荒凉寺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先点明地点——净惠院是座荒废的寺庙,坐落在平缓的树林和低矮山丘之间。这里用"荒凉"和"浅阜"(低矮山丘)营造出与世隔绝的氛围。

中间四句像用镜头慢慢推进:先看到大殿里残存的青绿色佛像,再拍到寺门正对着赭红色的山亭。镜头拉近后,发现房屋周围翠竹成荫,台阶上布满青苔斑痕。这些色彩描写(碧支、赭亭、翠、苔斑)让画面鲜活起来,虽然写的是破败景象,却透着生机。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冒雨来借宿,看见自由自在的白鸥,突然心生羡慕。这里用"托宿"(暂住)和"闲"形成对比——匆匆过客羡慕着永远悠闲的白鸥,暗含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全诗妙在通过一座荒寺的细节,写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意境。破旧的寺庙在诗人笔下不是凄凉的,反而因为自然的装扮(竹、苔)和白鸥的存在,成了令人向往的清净之地。这种在荒废中见生机的写法,正是古人说的"枯木逢春"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