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亭雅集有怀旧游寄晚研沧洲西谷篑斋鹿原天农及家德尹得迟字
酒徒半散天南北,懒到今年不作诗。
老去故应朋旧少,重游兼感岁时移。
孤亭窄似维摩室,秋水宽于阿耨池。
却被居僧嗤冷落,主人来早客何迟(是日郭双村治具诸君午后始集)。
老去故应朋旧少,重游兼感岁时移。
孤亭窄似维摩室,秋水宽于阿耨池。
却被居僧嗤冷落,主人来早客何迟(是日郭双村治具诸君午后始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秋日在江边亭子里聚会时的感慨,主题是怀念老友和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前两句说以前一起喝酒的朋友们如今分散各地,自己今年懒到连诗都不想写——用"懒"字巧妙表达了心情低落的状态。三四句直接点明原因:年纪大了朋友自然变少,重游故地更感觉时间飞逝。这里"老去""岁时移"都是对岁月无情的无奈。
五六句用两个精妙的比喻:亭子小得像维摩居士的禅房,秋水却比佛教圣地阿耨池还宽阔。这一小一大的对比,既写实景又暗含心境——人虽困在狭小空间,思绪却像秋水般绵长。
最后两句最有趣:亭子里的僧人笑话场面冷清,作者幽默地解释"主人来太早,客人到太迟"。通过僧人视角的调侃,既交代了聚会实际情况(其他人下午才到),又让整首诗在惆怅中透出几分生活情趣。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散""懒""老""窄"等字勾勒出苍凉底色,又用"秋水""居僧"等意象点缀出生动细节,最后用自嘲的口吻给画面添上一抹暖色,把中年人的怀旧之情表达得既深沉又不失幽默。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