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骊山

玉女霓裳斗彩虹,君王仙去凤楼空。
只今惟有垂杨树,留得寒蝉咽故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昔日繁华的骊山宫殿如今衰败的景象,通过对比手法传递出深刻的兴亡之感。

前两句用绚丽的画面展现盛唐气象:仙女般的宫娥穿着彩虹般艳丽的霓裳羽衣翩翩起舞,唐玄宗在这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但"仙去凤楼空"笔锋一转,指出这一切繁华都已随着君王的离去而消散。

后两句转入现实场景:如今这里只剩下垂柳依然,秋蝉在废弃的宫殿里发出凄凉的鸣叫。"垂杨"和"寒蝉"这两个意象特别传神,垂杨让人联想到低垂的愁绪,寒蝉的鸣叫更添萧瑟。诗人用"留得"二字,暗示这些景物成了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霓裳羽衣"与"垂杨寒蝉"的强烈视觉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再辉煌的盛世终将落幕"这个人生哲理。就像用一组今昔对比的照片,让观众自己体会物是人非的惆怅。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