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恩

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暮春时节的淡淡愁绪和隐秘期待,用日常景物传递细腻情感。

上片写景中藏情:樱花凋谢暗示春天即将结束,女子在秋千架下独自归家。这里"春将困"用拟人手法,把春天比作疲倦的人,暗示女子内心的慵懒失落。"漏暗斜月迟迟"用更漏声、昏暗光线和迟迟不落的斜月,营造出时间凝滞的孤独氛围。突然插入"花在枝"三字,像镜头特写,突出虽春将尽但仍有花朵倔强留守,暗喻女子心事未了。

下片转入心理描写:女子整夜守在纱窗下等待,但"君不知"点破这是一场无人知晓的守候。彻晓二字强调等待之久,纱窗这个半透明的屏障,既象征她与外界的隔阂,又暗示她依然保留着期待的缝隙。最后直接道出"待来君不知",让所有含蓄的铺垫在此爆发,揭示出她隐秘而徒劳的期盼。

全词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飘落的樱花到秋千架,从月夜到纱窗,最后定格在女子无言的等待上。没有直接写"愁"字,但通过春尽、夜长、独守这些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无法言说的寂寞与期待。语言看似清淡如樱花,实则每个字都浸透着细腻的情感。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