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上沈倅)
再拜识英度,喜气觉飞浮。神清骨秀,元是蓬莱谪仙流。盖去冲摩霄汉。刚向平分风月,半剌岭南州。素蕴未施展,阔步尚淹留。
从此去,朝帝阙,侍宸旒。论思献替、要须直与古人侔。好是羽仪朝著,勒就鼎彝勋业,却伴赤松游。曳杖太湖曲,笑傲八千秋。
从此去,朝帝阙,侍宸旒。论思献替、要须直与古人侔。好是羽仪朝著,勒就鼎彝勋业,却伴赤松游。曳杖太湖曲,笑傲八千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叫"沈倅"的官员的赞美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上半部分(前五句)像一张人物速写: 开头用"再拜"这个恭敬动作,带出见到这位官员时的欢喜。说他气质清爽、相貌俊朗,像是从蓬莱仙岛下凡的神仙。这里用"冲摩霄汉"形容他志向高远,用"平分风月"说他既能处理政务又懂风雅,现在在岭南当官("半剌"指代官职)。
中间部分("素蕴"到"古人侔")讲对他的期待: 说他还有满腹才华没完全施展,暂时留在地方任职是暂时的。相信他很快会进京面见皇帝("朝帝阙"),在朝廷发挥重要作用。用"论思献替"说他会像古代贤臣那样直言进谏,辅佐君王。
结尾部分(最后六句)是美好祝愿: 预想他将来会成为朝廷重臣("羽仪朝著"),建立载入史册的功业("鼎彝"指重要礼器),最后功成身退像神仙赤松子一样隐居。最后画面定格在他拄着手杖在太湖边漫步,洒脱地笑看千年风云,这个结尾特别有画面感。
全词巧妙融合了现实与理想: - 现实层面:记录对一位地方官员的欣赏 - 理想层面:勾勒出传统文人心中的完美人生轨迹——先建功立业,后归隐江湖 - 艺术特色:用"蓬莱谪仙""赤松游"等仙道意象冲淡官场气息,使整首词既有仕途期许又不失超脱
这种写作手法既表达了赞美,又暗含对友人仕途的祝福,还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可谓一箭三雕。
卢炳
卢炳,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