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夏夜湖景,读起来像一幅水墨画在眼前缓缓展开。
前两句"朦胧竹影蔽岩扉,淡荡荷风飘舞衣"写的是视觉和触觉的享受:月光下,竹影朦胧摇曳,遮住了山岩间的门洞;湖面上,带着荷花清香的微风轻轻吹拂,仿佛在逗弄着游人的衣襟。这里用"蔽"和"飘"两个动词,让静止的景物突然有了灵动的生命力。
后两句"舟寻绿水宵将半,月隐青林人未归"转入时间流逝的描写:小船在碧绿的水面上漫游,不知不觉夜已过半;月亮悄悄躲进青翠的树林背后,可游玩的人还舍不得回家。一个"寻"字暗示了随性而游的闲适,"隐"字又给画面添了几分朦胧美。
全诗最妙的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意境:明明写的是夜晚游玩,却处处透着白天的记忆(荷风、竹影);明明该回家却"人未归",把流连忘返的心情写得含蓄动人。诗人用简练的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月光、竹林、荷塘、小舟组成的立体画卷,更感受到了夏夜特有的那种带着湿气的清凉和慵懒。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