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美人如月。
不与常娥共圆缺。
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
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朗朗金波照行屧。
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吹不断紫绵香屑。
乍长眉仙帔道人来,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
不与常娥共圆缺。
尽摩诃春晚,玉帐魂归,心眼冷,漦在龙亡荒忽。
月华如水浸,花蕊楼台,朗朗金波照行屧。
不醉复如何,岁岁年年,吹不断紫绵香屑。
乍长眉仙帔道人来,恁莺燕春秋,琵琶难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绝代佳人,通过月光、仙境的意象营造出空灵神秘的氛围。
上阕开篇就用"冰肌玉骨"直接勾勒出美人清冷的气质,说她像月亮一样皎洁,但比嫦娥更永恒("不与常娥共圆缺")。接着笔锋一转,用"摩诃春晚"(佛教用语,指万物寂灭)暗示美人已逝,只剩下冷月照着她曾居住的楼阁。这里用"漦在龙亡"(传说中龙的唾液,象征珍贵之物)表达物是人非的怅惘。
下阕转入回忆。月光浸染着花蕊夫人(暗指美人)的楼台,照着她轻盈的步履。"紫绵香屑"是宫廷贵妇用的香粉,暗示她生前的尊贵。最后出现一位长眉道人,用"莺燕春秋"(喻指俗世繁华)与"琵琶难说"形成对比,表明凡尘的欢乐终究难以诉说这位美人的传奇。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通篇以月光为线索,将现实与回忆交织 2. 用道教意象(道人、仙帔)烘托美人仙气 3. "不醉复如何"这句,看似写饮酒,实则表达面对绝世佳人时除了沉醉别无选择的震撼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美如同月光,能超越时空让人永恒追忆,但俗世的语言永远无法完全捕捉这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