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胡仁东先生题海粟大师画芦雁两首 其一

芦花瑟瑟雁来时,秋尽天涯鬓有丝。
万里烽烟归梦断,披图撩乱是乡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芦雁图,却暗含游子深沉的乡愁。

前两句"芦花瑟瑟雁来时,秋尽天涯鬓有丝"像电影镜头:秋风中的芦苇沙沙作响,大雁南飞,深秋时节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两鬓斑白。这里用"瑟瑟"的拟声词让人仿佛听见芦苇声,看到大雁飞过的画面,而"鬓有丝"三个字就道尽了多年漂泊的沧桑。

后两句"万里烽烟归梦断,披图撩乱是乡思"情感更深:战火阻断了回乡路,连做梦都回不了家。此刻看着这幅芦雁图,心绪就像被风吹乱的芦苇一样难以平静。"撩乱"这个词用得特别妙,既形容画中芦苇的形态,又暗示看画人纷乱的思乡之情。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看画"这个平常事写出了层次:表面是欣赏画作,实际是通过芦雁图这个媒介,触发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画家画的是景,诗人写的却是情,这种"借画抒情"的手法,让简单的二十八个字承载了战乱年代无数游子的共同心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