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琢砚

我闻铜雀瓦,只覆娇屋姝。
又闻端溪石,只近贪泉夫。
胡为得贵重,置我几案隅。
尚恐习气腻,解使简册污。
我有一雨铁,秉心与之俱。
永矢磨不磷,千载明区区。
彼哉瓦与石,飘掷付太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赠琢砚》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砚台,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虚荣的蔑视。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两种名贵砚材:铜雀瓦(曹操铜雀台的瓦片做的砚台)只能给娇贵的女子使用,端溪石(广东端溪产的名砚)只配贪官使用。这里暗讽那些追求奢华物品的人往往品格不高。

中间六句转入正题:作者说自己有一方铁砚(象征质朴刚毅),决心永远保持它的本色。铁砚不会像瓦砚那样沾染脂粉气,也不会像石砚那样被贪泉污染,更不会弄脏书籍。作者要以铁砚为伴,永远保持坚贞不渝的品格。

最后两句是宣言:那些华而不实的瓦砚、石砚,就任由它们随风飘散吧!表达了作者对虚名浮利的彻底摒弃。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日常文具寄托人生志向,通过铁砚与瓦砚、石砚的对比,展现了不慕虚荣、坚守本心的精神追求。铁砚的"永矢磨不磷"(永远磨不薄)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抽象的道德追求变得生动可感。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