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目是《郴江百咏并序·东山》。诗中描述了作者独自一人到东山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藜杖芒鞋过水东”描绘了作者徒步走过东山的情景。藜杖是用植物茎秆制成的拐杖,芒鞋则是草鞋,这表明作者是一个生活简单、不追求奢华之人。这两件看似寻常的行头,却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第二句“红裙寂寞酒樽空”则描绘了东山上的一景。红裙指的是华丽的女子,酒樽则是饮酒的器具。句中的“寂寞”二字,可能是指女子的孤独,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酒樽空”则暗示着诗人独自一人,没有伴侣共同饮酒,心情颇为寂寞。
第三句“郡人见我应相笑”中的“郡人”是指当地的人们。诗人推测,当地的人们看到自己独自一人,可能会笑他不合群或不合时宜。这里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矛盾:他不追求人群中的热闹,却也担心会被他人误解。
最后一句“不似山公与谢公”,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两位名人——山涛和谢安(他们分别是“山公”和“谢公”)相比。山涛和谢安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们选择远离尘嚣,过着淡泊的生活。而诗人感觉自己的行为或许不像他们那样自然,心中感到些许遗憾。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山上的景致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却难以割舍人情世故的心态。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孤独寂寞的哀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向往。诗人以朴素的笔触,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既深情又耐人寻味。
阮阅
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