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秋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译文及注释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xī)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liáo)(lì)悲伤。
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憀栗:同“寥栗”,凄怆貌。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tún)(shù)客,是否思乡?
夏城: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老城。宋为西夏都城,明为九边重镇宁夏镇城,故称镇城为夏城。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

注释

这首词选自《宣德宁夏志》,《嘉靖宁夏新志》、《弘治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词,题目作《浪淘沙·塞垣秋思》。浪淘沙,词牌名。
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
憀栗:同“寥栗”,凄怆貌。
夏城: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老城。宋为西夏都城,明为九边重镇宁夏镇城,故称镇城为夏城。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边疆军人在秋天思乡的心情,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荒凉又充满人情味的画面。

上片开头就用"荒凉"定下基调——边疆的秋天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单调的景色和微弱的阳光。秋风穿过衣裳的细节,让人直观感受到边疆的寒冷。读到潘岳(安仁)的《秋兴赋》时,那种悲秋的情绪直接触发了作者的伤感,这里用读书的场景自然引出了情感转折。

下片用"两鬓成霜"这个形象说法,说明主人公在边疆已坚守二十年,青春耗尽。看到大雁南飞这个经典思乡意象时,思乡之情再难抑制。最后两句写得特别巧妙,作者不直接说自己想家,而是用问句的形式,向战友们抛出"你们也想家吗"这个问题,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思乡之情更具感染力。

全词就像用白描手法画的速写:秋风、大雁、白发、书卷,几个简单意象就勾勒出戍边军人共同的生命体验。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都能戳中人心,尤其是最后那个看似平常的提问,藏着多少说不出口的乡愁。这种用日常语言表达深沉情感的手法,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