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记个人初见,对著东风,把袖言愁。
特唤起江郎,恨事为拈赋笔,竟不能休。
题残百纸凄怨,暄景变清秋。
尽收拾新篇,装成小本,待寄红楼。
笑书生寒乞,欠碧玉黄金,此是缠头。
签题须郑重,有风流一老,能作银钩。
毛公近推长句,凭仗压江洲。
文字倘传留,濡毫拂砚吾所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文人回忆与故人初遇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用文字记录情感的故事。全词语言直白却情感细腻,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上片开头用"记个人初见"直接点明回忆主题。作者想起当年和那个人在春风中相遇,对方拉着袖子诉说忧愁的场景。这个画面非常生动,像是电影特写镜头。"特唤起江郎"三句说自己被这份情感触动,像被唤醒的江淹(南朝才子)一样忍不住提笔写诗,根本停不下来。

中间部分写创作状态:题写了上百张纸都充满哀愁,明明外面是温暖春天,在他笔下却变成萧瑟秋天。他把这些新写的诗词精心装订成小册子,准备寄给"红楼"(可能指对方住所)。这里用季节反差巧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郁。

下片转向自嘲:笑自己是个穷书生,送不起碧玉黄金这样的贵重礼物,只能把诗词当作"缠头"(古代赠给歌伎的礼物)。但他很重视这份文字礼物,特意请书法好的"风流一老"题写封面。还提到当代诗人毛公(可能指毛滂)最近推崇长诗,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在文坛获得认可。

结尾两句最见真心:只要这些文字能流传下去,哪怕磨墨铺纸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这揭示了文人最朴素的愿望——用文字留住真情实感。

全词亮点在于: 1. 用日常细节(拉袖子、装订册子)表现深厚情感 2. 自嘲中带着骄傲,穷书生也有文字尊严 3. 最后点明创作初心不是求名利,只为记录真情 4. 通篇像在和朋友聊天,亲切自然没有掉书袋

这种把深刻情感用生活化语言表达的方式,正是宋词打动人的关键。我们今天写情书、发朋友圈时,不也常这样既认真又自嘲地记录心情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