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晋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名相裴度(裴晋公)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忠臣的无奈与坚守。

前四句说:官员如果逃避责任就是无耻,如果不敢直言就是失职。但裴度向皇帝(中兴主)进谏时,皇帝却像聋哑人一样装聋作哑。这里用"瞽聋"这个比喻,生动表现了皇帝对忠言的漠视。

中间八句描写晚唐乱象:裴度晚年时,朝廷小人当道,将相大臣像浮萍一样频繁更换。皇宫里藏着祸患,边境潜伏着外敌。而退休在洛阳的裴度(宗臣),虽然已无实权,但威望仍在——皇帝晚上下的命令,他第二天早上就能影响决策。这里"夕命朝可通"用夸张手法,突显裴度的影响力。

最后四句是裴度的内心独白:他在绿野别墅过着闲适生活(绿野指他的别墅名),精神上已超脱官场争斗。但他并非只顾自己隐居(明农指隐居务农),依然心系国家。结尾的反问句特别有力:他哪里敢只顾自己逍遥?暗中点出忠臣始终放不下责任。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 1. 忠臣直谏被冷落 2. 国家混乱小人横行 3. 退休老臣心系天下 用"装聋作哑""将相如浮萍"等生活化比喻,把复杂的政治斗争写得通俗易懂。最后用退休老人的心理活动收尾,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忠诚,是即使被辜负也要坚守的责任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