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春寒恻(cè)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xiāo)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恻恻:凄清。薄:侵迫。萧索:萧条,冷落。
红入花腮(sāi)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花腮:即花靥。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注释
恻恻:凄清。 薄:侵迫。萧索:萧条,冷落。
花腮:即花靥。
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评解
半月春阴,一朝放晴,幽鸟对语,双双飞去。全是眼前景,拈来却涉笔成趣。花虽开罢、结实,绿肥红瘦,不爽季节之序,但狂风可恶,岂欲尽数吹落?南唐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为此词末四句所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的微妙景象和复杂心情,用日常语言展现了季节交替的生动画面。
上半部分写春寒料峭的压抑感:连续半个月的阴冷天气让春天显得萧条。直到某天清晨,阳光突然爬上屋檐,树梢的鸟儿开始对唱新学的曲调,唱完就双双飞走——这个细节特别鲜活,像突然按下播放键的春日短片,鸟儿的互动带着初恋般的甜蜜。
下半部分聚焦植物生长:花苞开始泛红,花萼透着青绿,植物们精准地按着花期生长。但讨厌的狂风总来破坏,早晚不停地吹,让人担心花朵会被全部吹落。这里用"难道都吹落"的疑问句,把惜花又无奈的心情写得特别真实,就像我们看到自己精心养护的花草被风雨摧残时的那种心疼。
全词妙在把春天"欲暖还寒"的特性具象化了:阳光与寒风轮流值班,生命萌发与自然威胁同时存在。作者像用手机镜头记录春日vlog,既有远景的天气变化,又有特写的花鸟细节,最后落在对无常风雨的抱怨上,让读者自然联想到人生中那些即将成功却遭遇意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