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度分水岭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旅人艰难跋涉在蜀道上的情景,充满了沧桑感和人生感慨。
开篇"丁年游蜀道"告诉我们,这位旅人年轻时就来过蜀道,如今头发花白又要去长安。他觉得自己白白耗费了朝廷俸禄(周王粟),却没能像汉代官员那样有所作为(空弹汉吏冠),透露出仕途失意的苦闷。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蜀道之险:马蹄都快磨穿了,貂裘也破旧不保暖。路上有厚厚的冰层、堆积的乱石,要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既有湍急的溪流从高处冲刷而下,又有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远处传来边关的战鼓声,山涧里回荡着急流声。松林间风声瑟瑟,山月苍凉地挂在天上。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告诉后来要走这条路的人,这蜀道真是艰难无比啊!表面写道路艰险,实则暗喻人生道路的坎坷。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仕途艰辛、人生不易的深沉感慨。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壮阔的山川画卷,将自然之险与人生之难巧妙结合,让读者在感受蜀道艰险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苍凉与坚韧。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