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查伊璜携妓还西陵

越台倦客感飘蓬,腊尽遥天岭树空。
远志东山鸿鹄羽,将离南海马牛风。
井中投辖筵初散,梁上流云曲未终。
春到湖堤君试看,渡江梅叶比花红(梅,片玉斋本作“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查伊璜)带着歌妓返回西陵时的离愁别绪,通过四季变换和旅途风物,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越台倦客感飘蓬,腊尽遥天岭树空"说:在越地作客已久的人(查伊璜)感觉自己像飘飞的蓬草,年关将近时眺望远方,只见山岭树木都光秃秃的。这里用"飘蓬"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用空荡的冬景衬托孤寂心境。

三四句"远志东山鸿鹄羽,将离南海马牛风"很有意思:前句用"鸿鹄"(天鹅)比喻高尚志向,后句用"马牛风"(马和牛互不相关)暗示即将分离。意思是虽然胸怀大志像天鹅高飞,但分别在即,大家就要像不相干的马牛一样各奔东西了。

五六句写饯别场景:酒宴刚散("井中投辖"是用典,指热情留客),但梁间回荡的音乐还没结束。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离别时"酒未尽兴人已散"的惆怅。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说等你春天到西湖堤岸看看,会发现渡江的梅叶(或桃叶)比花还红。这里用反常规的"叶比花红",既点明归途时节(冬春之交),又暗喻离别之情比相聚更浓烈。如果是"桃叶",还暗含了王献之"桃叶渡江"的典故,增添了一层情人送别的意味。

全诗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通过鸿鹄与马牛的对比、未终的乐曲、红过花的叶子这些意象,把依依惜别之情写得含蓄又深刻。最厉害的是最后这个"叶比花红"的比喻,把离别时复杂的心绪转化成鲜活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