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醴泉寺

十年踪迹了无凭,寺有前缘得再登。
屋后半枯红叶树,廊西已尽白头僧。
如人老石疑能语,过夜寒云结作冰。
更约明春三月雨,桃花满涧蹑垂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十年再次游览醴泉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首联"十年踪迹了无凭,寺有前缘得再登"直白地表达了十年光阴飞逝,人生漂泊不定,但和这座寺庙似乎有特别的缘分,才能再次造访。这里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却又暗含宿命感的复杂心情。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寺庙的变化:屋后曾经茂盛的红叶树如今已经半枯,走廊西边熟悉的老僧都已离世;那些古老的石头仿佛会开口诉说往事,夜间的寒云冷得似乎要凝结成冰。这些意象都在诉说时光带来的改变——自然景物在衰败,故人在消逝,唯有冰冷的石头见证着一切。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萧瑟中透出希望:和寺庙约定明年春天再来,那时三月春雨滋润,山涧将开满桃花,还可以牵着垂落的藤蔓漫步。这个结尾让全诗在沧桑感中透出生机,表达了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全诗就像一组对比鲜明的照片:前半部分是黑白的老照片,记录着衰败与离别;最后突然变成彩色照片,预示着新生与希望。诗人用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既残酷又温柔的双重面孔。

0